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养生之道 >

浙大学霸脸书总部跳楼:不要为了领导口中的前途和未来,透支生命

时间:2019-11-03 00:32
     2019年9月19日,位于旧金山的Facebook总部,一名华人男子从一栋办公楼的四层跳下,当场身亡。经证实,自杀者为现年38岁的华人工程师陈勤(音译),事情被报道后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陈勤毕业于浙江大学,后在南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在2018年进入facebook。相关报道显示,陈勤当日曾与其部门总监发生争吵,原因是其总监认为陈勤负责的项目进度缓慢,决定将他调离了当前项目组。   而这个行为让在美国工作了8年仍没有绿卡的陈勤面临失业的危险,并可能导致他无法再在美国生活。 据相关人士分析,失业的压力很有可能是造成陈勤跳楼自杀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无法排除还有其他因素的存在。 死者为大,我们很难想象这位人近中年的高材生究竟承受了何种压力致使其失去了希望,一跃而下。 放眼当下,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让年轻人们喘不过气,有人认为,40岁之前,用命换钱,40岁之后,拿钱换命。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了财富,透支生命,值得吗?  
棘轮效应:向上惯性诱导高消费
996的工作模式是我国互联网企业加班文化的冰山一角,被认为揭露了当下职场的残酷。对于大部分年轻从业者来说,加班是自己工作中的常态,有些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就业的人甚至戏称,每个不加班的夜晚都是奢侈的。 相关数据显示,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员工每天平均要加班近4个小时。事实上,这种职场内的压力往往由社会共识所决定,单独的个体无法与这种风气相抗争,只能逆来顺受。正如马云所说,“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又怎么能成功呢?” 有人说,你可以对年近中年的员工破口大骂,但不能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颐指气使,因为他们还有很多选择。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目前工作,因为他们肩负着养家的重任,有孩子要养,有车贷、房贷要还。 心理学棘轮效应(Ratcheting effect)告诉了我们,当人们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消费习惯之后,就很难再向下调整,只有向上增长的惯性,越来越高的消费压力,积劳成疾的身体状态才是导致了当下中年职场人群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  
社会普遍宣扬“延迟幸福感”
在当下社会,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以后再享”,这种思想的本质是为了让人们不虚度眼下的时光,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但现在这句话则更多地被老板当作安慰员工的托词。当我们接受了延迟幸福感的思想,等待我们的并不是升职加薪,而是满是疮孔的身体和灵魂。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在人格整体论中强调,人们需要实时反馈的满足感来激励自己,只有言语而无实质上的奖励在很大程度上会消磨我们的意志力和耐心。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人在取得成功之后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高度自律,一些新闻报道则以此作为榜样激励年轻一代,但这在根本上只是一种亢奋式的激励手法。   《私人订制》中有一句台词:你好好干,明年哥给你娶个嫂子。 在很多公司,领导以职工前途作为诱惑对其进行剥削,本质上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即是工作,他们渴望在工作之后得到放松以及得到私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工作的乐趣并不在未来,只是在于当下的反馈。大部分人也并不愿意为了虚无的前途和未来,白白耗费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   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 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人生目标自然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只是自己谋生的手段,而非兴趣和理想。正如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 (Leon Festinger)所说,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寻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和环境中其他成员比较后得出的。 当下社会,有些人常常将真正需要的和自己想要的混淆,因为虚荣心,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但这种近乎竞争式的资源获取常常让我们感到疲惫和焦虑。然而,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 有些人沉迷工作本身,他们渴望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有些人更乐于享受生活,他们总是将生活与工作分开,下班之后独享自己的私生活,健康作息,保养身体,这又有何不可?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同的选择应该被支持和保护,而不是以上位者的姿态更改别人的意志。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