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养生之道 >

癌症会传染吗?坦白说:这4种会致癌的病毒,是会传染给别人的

时间:2020-03-25 07:28
  一个月前,刘女士被诊断为食管癌,经医院的及时手术,刘女士康复出院,然而万万没想到,在医院陪护她的老伴儿龚先生之后也被确诊食道癌……近年来,“家庭癌”“兄弟癌”屡见不鲜,难不成,癌症真的会传染?人类只有一例癌症传染病例人类至今只有一例癌症传染病例,且病例的发生有很多偶然性。在欧洲曾有四名患者在移植了同一个人捐赠的器官后全部罹患乳腺癌,其中三个人因此死亡。事后调查发现,该器官捐赠者因蛛网膜下腔流血去世。欧洲移植协会的体检报告显示,捐赠者没有乳腺癌相关病史,也没有异常的发现或恶性肿瘤迹象。但4名受者在移植后16个月至6年内发现乳腺癌,专家通过DNA标记物检查确定癌细胞来自供体器官。另一方面,由于移植器官的受者为了防止排异反应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正好让进入体内的癌细胞有可乘之机,躲过了被抑制的免疫系统的追杀,才有机会发展成癌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长希指出,这个病例属于极端个案,非常少见。目前国内人体器官移植后,已经停止使用免疫抑制等治疗手段,患者可以很好获得生存,再加上医院会对捐献者进行严格的检查,以杜绝传染的可能。正常情况下,癌症并不会传染所谓传染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首先癌细胞不是病原体,无法作为传染源。曾有研究表明,如果把一个人的癌细胞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会立刻被受者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进行扑杀,即使有的癌细胞能逃过排异反应,也会被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消灭,即便再有剩下的癌细胞,也寥寥无几,无法形成癌症肆虐了。在上述案例中若不是刚好器官接受者免疫系统被抑制,入侵的癌细胞也没有机会存活。其次传染途径也是问题。癌细胞要在人体外的环境中存活极为困难,科学家也曾尝试过在人体外培育活的癌细胞,也要大费周章。而癌细胞要从一个人体内直接进入另一个人体内,除了器官移植这种极特殊情况,几乎没有其余的可能。所以日常生活中正常接触,根本不会传染癌症,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家庭癌”“夫妻癌”的关键原因,是因为生活方式相同那我们文章开头说到的“家庭癌”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面的关键因素,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家庭成员因为常年住在一起,环境相同,生活、饮食习惯互相影响,彼此同化,就有可能在同一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罹患同样的癌症。比如一家人都喜欢吃又辣又烫的食物,就都有发生食道癌的风险,或者家里有人吸烟,全家都吸二手烟,则都有罹患肺癌的风险。有一些研究发现,“家庭癌”中消化道癌症最为常见,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家庭生活、饮食习惯于“家庭癌”的密切关系。警惕这些致癌生物因素的传染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曾指出,世界上约1/6的癌症是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而有些病毒、细菌有传染性,如果不幸被传染,可能增加患癌可能性,这样一家人患同种癌症也不是不可能。有致癌风险的病毒、细菌有很多种,我们日常生活最需要防范的,主要是下面这四种。1、乙型肝炎病毒(HBV)乙肝病毒会增加肝癌发生的概率,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病毒性肝炎会经由“肝炎——肝硬化——肝癌”三个过程发展成癌症,有数据显示约70%~80%的肝癌都是由乙肝发展而成的。所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预防肝癌非常关键。乙肝病毒主要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与乙肝病毒类似的丙肝病毒,也同样有致癌风险,同样需要防范。2、幽门螺杆菌(Hp)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病有密切关系,已被列入I类致癌物。它会损坏胃黏膜,使胃黏膜陷入反复损伤修复的过程中,从而引发变异,发展成胃癌。幽门螺杆菌一般通过口腔、唾液传播,所以家族聚集性显著。日常要注意公用餐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聚餐时使用公筷,且少吃生冷食物,以免病从口入。3、人乳头瘤病毒(HPV)宫颈癌是唯一致病因素明确的癌症,其罪魁祸首就是人乳头瘤病毒。防范人乳头瘤病毒也就等于防范宫颈癌本身。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注射HPV疫苗,其次也要注意性生活和经期卫生。4、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的致癌风险近年来也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它与鼻咽癌、淋巴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型,与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癌症也可能存在关系。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且进入人体内后会长期潜伏。因此家庭生活要非常注意口腔卫生、餐具清洁和消毒,另外成年人最好不要亲吻幼童,因为这也是EB病毒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与其多余地担心被传染癌症,倒不如担心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并防范这些有致癌风险的病毒、细菌的传染,因为它们才是“传播”癌症的罪魁祸首。参考资料:1 感染与癌症[J].抗癌之窗.2008,000(001):30-31.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