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养生保健 >

“钱多、人傻、速卖”?

时间:2021-07-19 01:14
  银行等大型IPO外,大福证券(665)被三家中资背景券商争购成为内地传媒热炒的对象。

    笔者作为内地人,从事港股服务已经接近十年,看到这个事情的确感触良多。此次收购行动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也反映了未来香港股市终于由中国人主宰这个趋势。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内地券商大规模进驻香港势不可挡,这个趋势当然令人兴奋。    但仔细品味,这种收购行为并不值得鼓励。    第一,对购买方来说,我对这种在香港发展业务模式的经济效益心存疑虑。大福证券在内地六个城市有分支机构,这点可能对内地以外的券商有意义,但对于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大券商来说这一部分是毫无价值的。对于香港部分的客户来说,本来就是以中小客户为主,而且香港客户未来的增值潜力肯定是不被看好的。在一个城市有那么多分支机构,很明显跟互联网交易的潮流是不合拍的。香港传统上的经纪人制度,说句实在话会处于一种逐渐式微的趋势,收购一种没落的生意模式,明显地跟未来主要依靠互联网交易的国内潜在客户格格不入。一些中资大券商已经在香港本地展开大规模的宣传和减价战,希望争取香港本地客户,也就是说未来大福证券在香港的市场份额是处于被蚕食的状态,因此估值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    第二,有些内地媒体把这次收购行为形容成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了解这些香港本地券商的人都不禁发笑。落后的交易系统,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和任人唯亲的传统文化,真不知道是如何跟国际化挂上钩的。    其中的反差其实主要体现在用人理念上。香港本地有非常优秀的证券人才,不过可惜的是他们主要分布在外资大行中,以中资券商目前的待遇水平,显然还不足以对他们有吸引力。因此,我认为花大价钱收购这些本地券商后,倚不倚重这些原来公司的人,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倚重嘛,没有发展潜力,可如果不倚重,那么收购的意义何在?因此从股东的长远利益考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也就是将更多的内地年轻人才送到香港培训,这种国际化的过程才是真正有利于公司,有利于股东,有利于国家

 

 
------分隔线----------------------------
推荐内容